为深刻了解赤壁红色革命文化,激发老员工爱国主义精神,7月2号下午三点,beat365官方网站机械力量-智造中国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湖北省咸宁市赤壁市羊楼洞志愿军烈士陵园缅怀先烈,回顾红色历史,传承革命精神。
羊楼洞志愿军烈士陵园位于赤壁市赵李桥镇羊楼洞村,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左右,是国内集中安葬抗美援朝时期革命烈士的三处地点之一。 1951年5月,中南军区在羊楼洞组建第七预备医院,11月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七预备医院。在创建后的五年里,共收治抗美援朝战争前线伤员和中南军区内部伤病员六批1200多人,经医治无效死亡142名,全部安葬在老营盘茶山上,形成现有的烈士墓。
来到烈士陵园,同学们在革命烈士纪念碑下肃立,怀着崇敬的心情走向烈士墓。烈士墓依山势整齐排列着142座烈士墓,座东朝西,共12排142位墓,有137位立有碑文。擦净厚厚的尘土,每块墓碑的碑头上都清晰地浮现出“不朽”、“千古”、“永在”等不同的字样,再仔细查看上面的碑文,上面刻着“志愿军”、“烈士”等字样,并记录了每个战士牺牲时的年龄和籍贯以及所在部队的番号等。他们的籍贯涉及全国24省118县市,有步、炮兵等战士(含女兵3名),也有班、排营、团级干部,共涉及31个军37个师87个团。年龄最大的52岁,最小的18岁。其中公安军烈士占10%,志愿军烈士占60%, 解放军烈士占30%, 有朝鲜族、蒙古族、苗族、彝族、满族、壮族、鲁定族等少数民族战士,1944年一1949年入伍的人民子弟兵79名,党员28名, 团员9名,女战士3名。
通过对志愿军烈士陵园的学习,了解到,十几年来,赤壁市公安局的老民警余发海,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为埋骨此地的烈士们寻找亲人。十几年前,五十五岁的余发海同志被赤壁市政协文史委派去考察一片子弟兵烈士墓群。在弄清楚这片墓群的来历后,余发海却没办法把它当作调查的结束。“往事不能如烟,我一定要为这些为国捐躯的英烈们做点什么,不然我心里不安。”于是他根据碑文上的信息,一一发去信函,一开始杳无音信,有了回信后,余发海同志更加坚定了为烈士寻亲的信念。他找来了各地地图册和地方志,像“考古学家”一般,研究着每个地址,方言。结合各方面资料,将信息一一修正。只要有一点线索,他更是会自己买票,独自前往当地核实。如今,烈士们长眠的地方,已经扩建为庄严肃穆的陵园,但还有22位烈士,没有找到自己的亲人。赤壁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也非常重视烈士寻亲工作,但时间已经过去了七十多年,关于烈士们的资料非常少,找到亲人的难度也在加大,但是他们不会放弃任何一点希望。
每一位烈士的事迹都是一段感人的故事,活着的胡金海给牺牲的“胡金海”扫墓,成为跨越血缘关系的家人;烈士徐宝荣的侄儿徐金文的一封寻亲信揭开了烈士悲壮的家庭故事;烈士杜江群与日本的沟胁千年是一段跨国绝恋,他们生不同衾死亦要同穴......那些没有名字的墓碑下长眠的烈士,我们也永远铭记。
青山不老,绿水无忧。在参观了烈士陵园和学习了解了烈士们的感人事迹后,同学们深感震撼和哀痛。此次缅怀,让同学们意识到要铭记历史,传承红色革命精神,积极承担起国家使命。“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同学们应心怀感恩,不忘革命先烈们的遗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